接下来,我将开始撰写报告正文:
#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竞市场。2022年,中国电竞市场规模约为1579亿元,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出现了多年来的首次小幅回落,同比下降5.6%。随着后续产业环境的优化和商业模式的拓展,市场很快重回增长轨道。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竞市场规模已达约1790亿元,同比增长5.5%,显示出强劲的复苏势头。
从用户规模来看,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竞技用户群体。2022年,中国电竞用户规模约为5.04亿人,而在杭州亚运会电竞项目举办的行业背景下,2023年用户规模得到进一步增长,2024年达到约5.11亿人,用户基数保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统计口径的不同,若仅计算电竞直接相关收入(包括直播、赛事、俱乐部及其他收入),2024年中国电竞产业实际销售收入为275.68亿元,同比增长4.62%。这表明中国电竞市场已经实现了从单纯依赖用户流量增长向深化用户价值挖掘的战略转变。
*表:中国电竞产业规模与用户变化*
j9直营官方网站| 年份 | 市场规模(亿元) | 同比增长率 | 用户规模(亿人) | 同比增长率 |
||-|-|--|-|
| 2022 | 1579 | -5.6% | 5.04 |
| 2024 | 约1790 | 5.5% | 约5.11 |
电竞产业在数字经济中占据着愈发重要的地位。作为集体育、竞技、科技、娱乐、社交、文化于一体的典型产业形态,电竞已被视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而电竞则是数字经济中最具代表性的产业形态之一。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直播收入、赛事收入、俱乐部收入和其他收入。根据2024年统计数据,直播收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占总收入的80.84%,体现了电竞内容强大的引流能力和变现潜力。赛事收入位居第二,占比8.75%,而俱乐部收入和其他收入分别占6.37%和4.04%。这一收入结构与早期电竞产业形成了鲜明对比,2019年时赛事收入和直播收入占比相对更为均衡,反映出近年来电竞媒体平台的迅猛发展和用户观看习惯的形成。
值得关注的是,与过去相比,电竞产业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改变了过度依赖游戏收入的局面。现在,电竞已经形成了涵盖游戏、直播、赛事、俱乐部运营、衍生品等多个方面的完整生态系统。尤其是电竞赛事运营日益成熟,赛事经济呈现蓬勃活力。以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为例,其举办电竞赛事时几乎场场满座,热门比赛门票更是“秒光”,月均客流量超2万人次,显著拉动了相关产业消费。
从电竞游戏的玩法类型来看,2024年射击类游戏占比最高,达到26.1%;多人在线战术竞技类次之,占比15.2%;体育竞技类占比12.0%。这种类型分布反映了当下玩家对高强度对抗和团队协作游戏的偏爱。
就平台平台分布而言,移动电竞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移动端电竞游戏占比高达57.6%,彰显了手游在中国电竞市场的重要地位。客户端游戏占比26.1%,同时具有移动端和客户端两种版本的电竞游戏占比12.0%,较去年增长了3.5个百分点。这一变化表明,游戏厂商正致力于满足玩家跨平台体验的需求,通过多平台覆盖扩大用户基础和游戏生命周期。
*表:2024年中国电竞游戏类型与平台分布*
| 分类 | 类别 | 占比 |
||--||
| 游戏类型 | 射击类 | 26.1% |
| | 多人在线战术竞技类 | 15.2% |
| | 体育竞技类 | 12.0% |
| 游戏平台 | 移动游戏 | 57.6% |
| | 客户端游戏 | 26.1% |
| | 双版本游戏 | 12.0% |
中国电竞用户展现出高度忠诚性和强烈粘性的特征。数据显示,74.3%的用户关注电竞已超过3年,近乎一半的用户(49.6%)每天都会关注电竞内容。这种长期稳定的关注度保证了电竞产业拥有坚实的受众基础,也为商业价值的持续挖掘提供了可能性。
在性别分布上,男性用户仍占较大比例,但女性用户比例近年来呈稳步上升趋势,尤其是在移动电竞领域和特定类型游戏中,女性用户的活跃度不断提升。年轻化是电竞用户的另一显著特点,尽管电竞用户正在向更广泛的年龄层渗透,但核心用户群体仍集中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群,这与电竞本身的技术密集型和内容创新性特质相契合。
电竞用户的消费习惯已从单纯的游戏娱乐延伸至多元化的内容消费。他们不仅在游戏中投入时间和金钱,还热衷于观看赛事直播、参与社区讨论、购买衍生商品等。随着杭州亚运会的临近,电竞用户对亚运电竞项目的期待程度与日俱增,接近6成的电竞用户表示一定会观看亚运会电竞比赛,表现出对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中电竞项目的高度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电竞已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与他们的娱乐、社交、消费等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这种深度的用户融入使电竞超越了简单的娱乐形式,成为一种融合多元属性的文化现象。
中国电竞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自2018年国务院发布93号文件,电子竞技产业被明确确立为一种体育消费新业态。截至2019年底,中国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已出台和实施了共计98部规范性文件来对电竞产业进行政策扶持。这些政策涵盖了从中央层级的综合性文件到地方层级的电竞专项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框架。
2024年,国务院有关文件首次明确提及“支持电子竞技等发展”,表明了中央政府对电子竞技产业的肯定态度。在各地政府政策扶持和引导下,我国电竞企业在坚持规范化发展的不断拓展新业态,电竞产业生态呈现出向善向好的发展趋势。
中国电竞产业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化发展特征,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北京、成都、杭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协同发展的格局。根据《2024年全球电竞运动行业发展报告》,全球电竞城市影响力指数排行榜前十名中,有上海、北京、深圳、成都4座中国城市,体现出中国城市在全球电竞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从线下赛事举办城市分布来看,2024年中国电子竞技线下赛事主要集中在华东、西南地区。上海持续成为举办电子竞技赛事数量最多的城市,占全国的17.8%。其他主要城市依次为成都、杭州、北京,占比分别为15.3%、7.3%和6.5%。这种分布反映了电竞产业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密切关联。
中国电竞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正在加速。2024年,我国电竞产业继续大力开拓海外市场,部分国产电竞游戏赛事已在东南亚多国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赛事之一。若干款头部国产电竞游戏产品已入选沙特世界杯正式比赛项目。我国自研电竞游戏赛事在海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吸引了超千万海外观众观赛,头部赛事单场观赛人数峰值超过400万人次,显示了中国电竞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强的吸引力。
中国企业不仅在赛事出海方面取得成果,还在俱乐部国际化方面进展显著。中国电竞俱乐部在国际电竞大赛中成绩斐然,提升了中国电竞的国际声誉。这种全球化布局不仅扩大了市场空间,也有助于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提升中国电竞的整体竞争力。
技术的持续创新为电竞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一方面,5G乃至未来6G技术的应用将极大改善电竞赛事的网络环境和观看体验;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电竞的结合,正在创造更加沉浸式和个性化的用户体验。首都体育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院长王庆伟对此评价认为,电竞是数字经济、未来产业和数字化时代的必然产物。
电竞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发展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电竞作为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进程。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而电竞则有望在这一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电竞产业的边界在不断扩展,已经从单纯的赛事竞技延伸到包括游戏研发、设备升级、赛事运营、电竞教育、衍生品开发在内的完整产业链。这种延伸不仅为产业本身创造了更多价值增长点,也为相关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下游领域,电竞与文化、旅游、商业有机融合,不断释放促消费的“乘数效应”。典型案例是,2024年8月,《黑神话:悟空》上线后,“跟着悟空游山西”活动掀起中国古建“打卡热”,显示了电竞强大的产业带动能力。
展望未来,预计到2026年,中国电子竞技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带动周边产业规模超万亿元,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在这一过程中,电竞产业将持续在生态建设、业态升级、国际合作等方面再创新高,推动产业的稳健与长远发展。
中国电竞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独特的商业模式,并且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电竞在全球范围内的主流化趋势加剧,中国电竞有望在进一步的国际化与产业化过程中,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